南昌列举网 > 教育培训 > 其他教育培训 > 揭开声学的面纱
南昌
[切换城市]

揭开声学的面纱

更新时间:2020-05-20 15:01:11 浏览次数:29次
区域: 南昌 > 东湖 > 董家窑
事业单位考试涉及的公共基础知识纷繁乱杂,尤其是常识部分,包括有科技、文史、地理等,这部分常识很难快速掌握,这就需要广大考生平常多积累,尽量的将每个模块的知识点汇总在一起,这样既方便查找,又方便记忆,在这里,我们将声学的知识给大家进行汇总。

一、声音的产生及特点

1.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初振动(震动)的物体是声源。人就是通过声带的振动来发音。

2.特点

(1)音调

发声体振动是的快慢叫做频率,因频率不同会造成声音不同,这是音调,频率越高,音调就越高,平常我们所说的女高音、女低音就是指音调的高低。

(2)响度

发声体振动是的幅度叫做响度,幅度越大,响度就越大,我们平常说响鼓用重锤,就是要增大鼓面振动的振幅,来增大响度。

(3)音色

因发声体的材料不同,发出的声音也不同,这是音色,平常我们说闻音识人,就是在指音色不同;

二、声音的分类

根据物体振动时的频率高低,讲声音分为三大类:

1.人耳可识别的声音

我们人耳可以识别的声音是指频率在20-20000Hz之间,超过这个范围后,人是听不到的,但是某些动物可以听到。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所能听到的高频音的频率会降低,老年人的能减少到10000Hz左右。而我们人的发声频率在100Hz(男低音)到10000Hz(女高音)范围内。

2.超声波

当声音振动的频率大于20000Hz时,就是超声波。超声波的方向性好,在水中的传播举例远,穿透能力强,常用于测距、测速、清洗工具等,而人体各个内脏的表面对超声波的反射能力是不同的,健康内脏和病变内脏的反射能力也不一样.平常说的“B超”就是根据内脏反射的超声波进行造影,帮助医生分析体内的病变的。在现实生活中蝙蝠、海豚都是用超声波交流的。

3.次声波

当声音振动的频率小于20Hz时,就是次声波,其频率低,波长就很长,所以能够绕过某些大的障碍物发生衍射,个别频率的次声波和人体器官的振动频率很相近,二者之间就有可能发生共振,从而损失器官,甚至导致人死亡。在现实生活中,大象可发出次声波,地震时也会发出次声波。

三、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其可以在固态、液态和气态的介质中进行传播,在真空中声音不能传播。条件不同、介质不同,声音的传播速度也不同:

1.温度

其它条件不变时,介质的温度越高,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快,同样在空气中,15℃左右是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在2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6m/s.

2.介质的密度

介质的密度越大,介质中分子间的距离就越小,声音的传播速度就越快,所以声音的传播速度一定是固体>液体>气体,如果题干中出现了多个固体,就要根据它的密度大小进行判断。
南昌其他教育培训相关信息
注册时间:2019年06月13日
UID:610516
---------- 认证信息 ----------
手机已认证
查看用户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