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县城的大龄剩女越来越多了
据民政部门统计,2021年我国的结婚率跌破了近20年的记录,平均初婚年龄更是冲破了30岁大关,还有11个省份出现了人口自然负增长。
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都不结婚生子了呢?不是他们都在放飞自我,而是其中有一群人他也想成家立业,可是做不到啊!
这群人不光是农村大龄未婚男,一二三线城市大龄未婚女,还包括不少县城的高学历的姑娘们。
她们就是县城体制内的剩女,常见的有像教师,医生,护士和行政事业机关单位的女职员。
有人可能就不信了,不是说县城一般是男多女少吗?这些女孩能够考进体制内,在笔试和面试中脱颖而出,说明无论是外貌还是能力,这条件都不差,怎么会找不到对象呢?
不可能!不可能!不可能!
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这是某县城2008年以来,体制内招聘人数女性占比是63.3%,这明显要高于男性。尤其是在教育体系,八成那都是女孩子
为什么呢?可不是因为偏心啊!而是女孩子实在是太了。从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来看,女大学生的数量已经是连续多年碾压男生。而体制内的工作一般对学历都是有要求的,所以,女孩子们是一路领先到体制内,一点都不奇怪。
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体制内女孩一周五天上班,接触的圈子里边基本都是跟工作重合的。女孩多
男孩少,找对象的资源就非常有限。而且大家也知道,大多数情况下,一个男孩儿只要是拎着公家单位发的米面油,无论是走到哪儿,那都是丈母娘眼中的香饽饽,媒人哄抢的对象。这样一来,这体制内就剩下了大量的未婚女孩和一小部分的已婚男。
既然体制内男孩是香饽饽,走到哪里都被哄抢,这难道体制内的女孩就不是吗?
当然也是啊!可老话说:“嫁汉嫁汉,穿衣吃饭”。而体制内女孩儿工作稳定,不发愁的那就是穿衣吃饭。而且,他们学历高,接触的知识面也比较的广,所以在婚恋方面,那就有了更高的追求。
有调查发现,对于这些女孩来说,未来的结婚对象有房有车是标配,要有“眼缘”、有共同话题、“三观”相合,认知水平差不多能够聊到一块儿。
要是条件达不到、没有眼缘、话不投机,她们“宁缺勿滥”,“宁愿高质量的单身,也不愿意将就结婚”。
县城体制内的男生“僧多肉少”,而与此同时,体制外有理想有追求的小伙子,那都去一二线城市,省会城市闯荡了,留在县城的真的是少之又少,能够有留下来的大多学历都比较低,在周边的像水泥厂,灯光厂,皮鞋厂,化工厂打打工。
别说体制内那女孩自己觉得不般配,就连当地的媒人也很少会硬着头皮给体制内的女孩和县城打工青年乱点鸳鸯谱的。
这不经典的择偶梯度理论又来了!
优质的A男配B女,B男配C女,C男配D女,剩下的D男和优质的A女,那就是站在原地唱单身情歌。县城体制内大龄未婚女青年就是被剩下的优质A女。
那就没有什么可以解决的办法了吗?暂时还真的没有!听说有一些国外有这方面的解决之道。
比如:英国在上个世纪比我国更早面临了高等教育阴盛阳衰的现象,19世纪60年代英国剑桥大学开创了接收女生的先河,随后,其他大学就纷纷效仿,到1997年,英国女大学生的人数是暴增,到2008年已经是占比达到60%,远远的超过了在校男生。
但当时英国的结婚率并没有因此出现明显的波动,为什么高学历的英国女孩愿意,下嫁给低学历的英国男孩呢?是他们全都为爱勇敢,不顾世俗眼光吗?
不是的!
真相是英国做为工业的发源地,从80年代就意识到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孩子们考不上大学没关系,立马送去他们参加职业教育,政府还给大量补贴,单一所教育学院的实习工厂,每年的建设费就高达200万英镑。而且,英国还率先提出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鼓励学生们打怪升级,毕业之后,掌握技术的蓝领们拿着职业资格证书,去找工作,论体面,论收入,一点都不差。自然,也就有资格跟女大学生们坐在同一家咖啡厅里谈婚论嫁了。直到近的十几年,英国工业衰退,他们的结婚率才跟着连年的下移。
你说这是巧合也好,因果也好!反正,我是看明白了,说到底,还是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
你要是没钱没能力,要想娶一个高配女,这到哪儿都像是白日做梦吧!单身的男生们擦干眼泪,加油吧!
南昌其他生活服务相关信息
2天前 刷新
2天前
1月6日
1月3日
1月2日
2024-12-27
2024-12-25
2024-12-23
2024-12-16 刷新
2024-12-16 刷新